(图)
16日晚,大批居民在西城区红莲广场跳舞健身,一名居民拿着话筒高歌。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
16日晚,大批居民在西城区红莲广场跳舞健身,一名居民拿着话筒高歌。
广场健身作为城市居民自发的健身方式,吸引着许多的参与者。同时,它也是一道风景,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活力。然而,随着广场健身的参与人群逐渐增多,健身场地已从公共广场延伸到居民小区内。随之而来的,便是跳舞健身与噪音扰民之间的矛盾。近期,记者走访不少社区发现,“居民要健身”和“居民要清静”已成突出性的话题。
案例1
西城区红莲广场
音箱争鸣跳舞K歌居民叹息太受折磨
红莲社区居民王先生介绍,每天早上6点半,他都会被附近红莲广场的音乐准时吵醒。每天6点半到9点,是居民练太极剑的时间。“他们风雨无阻,只要不是下大雨,每天都来锻炼。”居民练太极剑放出来的音乐,声音较大,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无法休息。
王先生说,这还只是早上,晚上更热闹。每天晚上7点50到10点,很多人开始跳广场舞,音箱里传来“扑通、扑通”的声响,老人听了血压升高,甚至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。最受不了的是,这些人除了跳舞之外,还在广场K歌。唱歌的人点一首歌只需一块五毛钱,好多居民争相唱。“噪音也太大了,还有的人根本不在调上,听着简直受折磨。”
11月16日晚8点,记者来到位于广安门外大街附近的红莲广场,近300多名居民在此跳舞健身。该广场的面积约为1000平米,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40米的距离。
居民跳舞的种类较多,他们分成四组。一组跳交际舞,一组跳健身操,还有两组跳韵律操。每组都有各自的音响设备,分别放着不同的音乐,环境十分嘈杂。
一名跳舞的居民说,他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跳舞,坚持3年多了。记者问其是否考虑过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,他说确实有不少附近居民找到广场闹情绪,不让他们在这跳舞,“可是我们还能去哪,我们出来锻炼也要受别人限制吗”。
附近居民楼的王女士说,“健身、娱乐是好事,可他们吵到我们了,连我们提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。今天和他们说小点声,明天他们音响开得声更大了”。
该区域的值班民警称,这些居民在红莲广场健身已经好多年了,小广场已经成为了他们健身的聚点。他们也曾多次接到居民投诉,但解决起来比较困难。“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只能跟健身者沟通。”
案例2
朝阳区融科橄榄城
底商员工出操喊号居民物业奈何不了
每天上午9点半,朝阳区融科橄榄城三期14号楼底商的理发店员工都要准时出操、喊口号,此举引起小区居民不满。
小区居民称,从今年4月20日开始,每天上午9点到10点,理发店的员工都要出早操,“先是拍手跺脚地喊口号,然后将音乐放到高音量,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被搅得心神不安。”
居民王先生说,他们家楼层较高都很受影响,低楼层的住户更是不得清静。他们曾多次投诉到物业,但物业与店主交涉后,也一直没有结果,反倒是店里的音响声音越开越大,口号越喊越起劲,让大家无可奈何。采访中,居民们呼吁底商及其员工停止这一扰民行为。
对此,理发店的负责人解释称,员工每天出操的时间为9点半,大多数业主都已上班,不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,出操时间也不能做更改。小区物业表示,他们曾多次与店主进行协商,但效果不好,物业公司也没有其他办法。
中翔律师事务所的邱律师表示,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,在居民生活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,要注意相邻关系的保护,遵守相关法规。如果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,则构成了相邻关系侵权。作为受侵害的业主,可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,也可以要求物业公司制止侵权行为,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停止侵害,排除妨害。
案例3
丰台建邦枫景小区
健身甩鞭响声太大居民多次报警投诉
在丰台区建邦枫景小区西门外,一群练钢鞭的健身者也频遭报警投诉。
附近居民念女士介绍,每天晚上从6点多到8点半,外面传来的“啪、啪”声就一直不间断。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,一家人吃过晚饭需要休息,可是钢鞭发出的响声听起来就像炸雷似的,让人心烦不已。
据居民反映,去年4月份,小区10号楼某单元内的一家三口开始在每晚6点多到8点半练钢鞭。随后,小区又有多位居民加入到练钢鞭的队伍。“抽鞭子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不足10米,这样近距离高音频的噪音污染让大家苦不堪言。”为此,该小区居民报警,并联合签名反对练钢鞭者的扰民行为。
采访中,居民表示,小广场本来应该是小区居民乘凉休闲的场所,老人练钢鞭,谁都不敢靠近,因此占用了很大的空间。“你锻炼身体咱不反对,可这甩鞭子声音这么响,实在影响大家休息。”